close

個人迷上 繆斯 是2012年的8月開始的,也就是動畫第一季前的幾個月。

那時候就每天都有關注成員們的推特(最高的三森才40000粉),並且也觀察到,繆斯真正的人氣爆炸成長,被稱為社會現象作品,差不多就是在動畫第二季推出之後。

而造成繆斯可以成為這樣的傳說,擁有聲優團體史上不曾出現的高人氣(比後繼水團還高)的原因,個人認為是來自兩股巨大洪流的交匯。

當然作品本身的魅力,質量等等不夠好也是不可能紅成這樣,但這邊的重點是一些額外的助力,先不談

以下所有肯定句請自動在前面補上"我認為"三個字

因為這都是我每天慢慢從各種媒體觀察到的現象,可能會因為個人使用的媒體窗口等有所偏差,而且我無法收集一些數據資料來證明我的看法一定正確。

 

第一股洪流,是主流媒體的走向。

在2005年左右韓流颳起之前,說到亞洲外銷最好的流行文化,就是日本。

那個時代,日劇和日本歌不只在亞洲圈,甚至在歐美都擁有一定的粉絲。

然而,2005年後,日本流行文化外銷的國際地位開始被韓流取代,淡出國際市場。

但是有一個日本的文化產品卻仍然在全世界成長茁壯,不只東方,在歐美等地也有一定的粉絲數量。

這個流行文化是什麼? 就是ACG動漫文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文化在日本是屬於一般人不會太關注的次文化,而非主流文化。

在LL第二季播出的2014年,日本給一般人看的主流媒體開始發現了"動漫"這個題材

在當時,對動漫文化不是很了解的一般人,有些會開始好奇說,

我們的動漫在全世界比日劇還紅,那他到底是有什麼魅力?

主流媒體抓住了這個大家的好奇,開始準備很多動漫題材的節目。

(當然這樣的節目一直都有,只是那一陣子特別多)

而在這樣的風潮下,對動漫稍有了解,變成了一種流行時尚,甚至是義務。

這就像十年前王建民剛開始被稱為台灣之光的時候,全台灣很多本來沒有在看美國棒球比賽的人,

突然都一窩蜂的開始看棒球,穿洋基球衣戴球帽。

因為那時媒體塑造出來的社會氣氛有點像就是

你是台灣人,你對台灣之光的王建民/棒球一點了解都沒有是不是不太好?

在2014到2016年間,媒體流行這個題材塑造出來的氣氛就是

你是日本人,你對日本之光的動漫文化一點了解都沒有是不是不太好?

這就是為什麼安倍首相要在奧運扮成馬力歐,因為那時候主流媒體就是在炒這個題材。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大臣說要在2020奧運有LL表演,因為動漫文化跟日本傳統文化一樣都是日本之光。

那個時候,媒體會開始去採訪,去邀請業界人士如:監督,漫畫家,乃至動漫歌手等等的人上媒體。

向主流大眾行銷次文化的機會來了,還是可能十年一見的機會,那業界準備好了嗎?

早就準備好了。

 

第二股洪流,聲優偶像化。

 

已經發展了超過20年的聲優偶像化風潮,雖然反對者一直都有。但客觀上,

聲優界已經出現了一群隨時準備好出現在觀眾面前的人。

有外表拔群的,有會唱歌跳舞的,有搞笑能力卓越的。

對媒體來講,要找人上電視,與其找一些一看就是素人的業界人士。

找一些跟藝人沒有太大差別的聲優們上電視,節目效果更好。

同時,繼akb48帶起的主流媒體偶像風後,約2011年開始,

動漫界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二三次元結合的偶像作品

而這樣的風潮自然也創造出一群能像偶像一樣唱歌跳舞的聲優。

(講個題外話,雖然不知道是誰,但真的很佩服把這個詞在華語圈流行開來的人。

這個詞在日本的圈子並不明確存在,而且類似的用法也是2015年才開始大量出現的

然而我在2010年就已經在華語圈偶爾看到這個詞了)

 

然後,兩股洪流在2014年交匯了

既然要找聲優上節目,而觀眾又喜歡歌舞表演。

那媒體們就去找一個聲優團體來吧。

來看看當時的市場上有些什麼候選人(2014年年中來看)

偶像大師765PRO:舞台經驗豐富,可是外表不是那麼光鮮亮麗

灰姑娘,百萬:外表ok但都剛辦完1st live而已經驗不夠

i☆Ris:真偶像團體但沒有直接關連的二次元作品做後盾

Sphere:夏色奇蹟不完全算關聯作品,年代也有點久遠了

偵探歌劇:雖然團體是有,但是二次原作品本身不是偶像番,風格太搞笑

WUG:連第一次單獨大型LIVE都還沒辦過

 

當時已經在動漫圈,聲優圈颳起一陣風潮,而且第二季動畫又剛播完,又有二次元MV結合度高話題的龍頭團體繆斯,自然成為不二人選。

對觀眾而言,這個作品現在是動漫界當紅的作品,關注這個作品代表我對日本之光動漫文化不是一無所知(而且比只知道航海王柯南要厲害)

而且動畫風格也是男女都很能接受的青春校園偶像題材(大家都說的,LL女性粉絲多)

在這樣的環境下,LL不但吸收了更多的粉絲,也受到主流媒體的大力行銷。

因此後來才會出現能夠上紅白,被認定為金曲唱片,還有BEST100囊括前九名等等。

事實上如果沒有主流媒體的合作,繆斯就算紅兩倍也不會被請上紅白。

紅白有些表演者的唱片都沒有繆斯賣的多了

 

繆斯確實成為了"社會"現象,因為LL被大量原本不關注動漫的一般大眾(以下簡稱觀眾)所接受了。

然而,要創造下一個繆斯需要一段時間的冷卻,因為觀眾需要從新培養新鮮感

只接觸過主流少年漫畫的觀眾,第一次看到LL這樣的深夜動畫會覺得新鮮,但後面再給他們一樣類型的動畫,就算比LL好看他們也不會覺得新鮮

而對聲優偶像化潮流不熟悉的一般觀眾,第一次看到繆斯的表演會很驚訝聲優現在也發展到這樣了,

這可以說是觀眾第一次直接體驗到聲優偶像化成果所帶來的新鮮感。後面既使出現更強的團體,他們也不會覺得那麼新鮮

那要怎樣從新培有新鮮感?

觀眾必須忘掉動漫界/偶像聲優的存在一段時間,然後再由媒體從新將動漫/聲優文化推銷給他們

然而,在那之後,主流媒體並沒有完全不管動漫圈的事情。

雖然最瘋狂推銷的時期過了,媒體還是穩定地發送動漫/2.5次元相關的消息給觀眾。

應該說,動漫圈跟主流媒體已經形成一定的合作模式,可以定期對大眾行銷動漫文化

(例如水團時常會上主流媒體)

一方面主流媒體也想從熱潮過後仍繼續支持的觀眾身上撈點油水。

(例如秋元康也來搞個2.5次元團體)

當觀眾沒有忘記這些次文化的存在,就沒有新鮮感讓他們有一天可以瘋狂地迷上一個甚至比謬斯更優秀的作品

而聲優宅的數量本身就算快速增加,跟一般大眾比畢竟還是少數人,也沒辦支持一個團體比曾經的謬斯人氣更高。

 

當然,如果出現一個不管二三次元都比LL優秀超多的作品,而主流媒體們願意比當時大力推銷,也許還有機會。

但是動漫跟棒球不一樣。

今天王建民台灣之光的熱潮過後,如果有個表現更好,連續勝投更多或是拿到MVP的選手出現,媒體可能會很願意宣傳,大家也很願意狂熱起來。

然而,動漫作品的內容跟聲優團體的表演,都很難客觀的數據化比較優劣,

媒體推銷,觀眾第一沒有新鮮感,第二部一定覺得比LL好,

第三,當風行一時的 了解動漫=時尚 的風潮過去後,既使真的是好作品,一般大眾也沒有要關注的動力和需要

 

因此,要再出現一次像LL熱這樣的社會現象,我認為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冷卻。

首先,媒體要開始不向大眾報導有關動漫/聲優文化的資訊,讓一般大眾漸漸忘記這個次文化的存在

然後動漫界還是要繼續發展出更進步的作品

有一天,當兩種文化重新接觸的時候,才能創造出足夠大的衝擊。

然而,現在的次文化圈已經積極向主流媒體打開了窗口,又已經形成一定的合作模式。

而且此圈的經濟生產力也持續提升,使人無法忽略。

要等到再次被邊緣化,恐怕不是時間長就會發生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icaember 的頭像
    spicaember

    spicaember的備忘錄

    spicae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